
在新高考的舞台上,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性考试采用了一种名为“等级赋分”的神秘机制。在3+3模式中,所有选考科目均采用等级赋分;而在3+1+2模式中,物理和历史保留原始分,其余选考科目则采用等级赋分。那么,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机制呢?
首先,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各异,报考各科的考生群体也不同,导致选考科目的原始分缺乏可比性。通过等级赋分,可以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数统一转换到同一量尺上,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其次,采用等比例转换方法将等级转换为等级分数,解决了不同科目成绩之间的可加性问题。
再者,等级赋分能够保持每门选考科目内考生成绩的排名顺序不变,确保考生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,满足高校人才选拔和投档录取的需要,保障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。
最后,目前等级赋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:以30分为起点,将考生每门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、B、C、D、E五等,各等级人数比例分别为15%、35%、35%、13%和2%。转换时,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分别转换到100~86分、85~71分、70~56分、55~41分、40~30分五个等级分数区间,根据转换公式计算,四舍五入取整得到考生的等级转换成绩。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再选科目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的人数。